开元体育年轻人做餐饮的注意事项
借这个题目写下个人对于年轻人从事餐饮行业有哪些难点和实践中遇到的的普遍问题的理解吧,也许不一定对,但我相信会给一些正在从事或者想要从事餐饮的年轻朋友们带来一些新的视角或者是感受。
按理说这篇文字应该很早就该写出来了,但是苦于这几个月忙于夜场开业和运作,一直没顾及餐饮行业,这十来天遇到的想要从事或者正在从事餐饮创业的年轻朋友特别多,就趁今天晚上回到家里可以用电脑了写着跟大家交流一下。
很遗憾,我个人眼界中看到过的27岁以下的年轻人把餐饮行业做成功的,只有五位。其中一位是重庆某火锅品牌十五强,店铺总量上百家,年营业额过亿,92年,女,以讲过她,今天暂不重复。
在“走南闯北”的游走过程中,由于对餐饮行业特殊的感情和兴趣,我喜欢吃一家餐馆就跟老板们搭讪一下,在众多的聊天当中,发现了不少年轻人做餐饮的通病或者说是难点。
每次看到年轻朋友对于想要从事餐饮行业的那种热情高涨的时候,我都会想起自己曾经一心想做餐饮业的那份激情和韧劲。看着他们的热情,其实很难开口告诉他们:
“另一头,有很多年轻人正在转让餐厅或者咨询哪里可以贷款,还有咨询我怎么跑路的。”
他们会说:“我负责管理就是了,只要有钱,就不怕请不到人,请人做一样的,我负责投资。”
多年前,我跟这类朋友的思想是一样的,当我想要进军餐饮业的时候,关于厨师,自以为自己是大学生,从来没有考虑过去一线。
纵观餐饮行业的年轻一代能做出点成绩的,大多老板不是大学生出身,而是那些十六岁甚至更小就踏入餐饮业做墩子的那批人。
从外部由于兴趣或者资本直接空降到餐饮业进行创业的年轻人的成功率是小于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掌握技术并拥有餐饮行业丰富经验的实干年轻人的。
不能说没有餐饮技术做餐饮的年轻人就一定失败,只是核心技术掌握在别人手里的年轻人做餐饮,会受人钳制。
不管是自我品牌的建立还是加盟其他品牌,技术受制于人,就是一个巨大的短板。
我倒是看过一个24岁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做餐饮得挺好的,开元体育她写的市场营销,商业敏感度高,她父亲做了二十几年的卤猪蹄,她跟父亲合伙,讲父亲的好手艺发扬光大。
不知道各位朋友是否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外部大学生进军餐饮很难跟厨师团队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整体,往往是人心隔肚皮,不是一股力。
也许是由于贪图租金便宜,也许是创业,也许是眼光、经验不够好,各有各的理由,总有很多年轻人会在餐饮选址这个问题上犯下错误,导致失败。
吃过一家串串店,在南京江宁万达旁边,装修之霸道,服务之细致,味道很棒棒,可惜由于选址失误,只与最好的商业中心隔了一条街,那差距真是天壤地别。
光是选址,就足够讲很多章节,我把这个体验留到日后的专栏上的餐饮板块再讲,这里想要奉劝各位一句:
为什么说年轻人更容易犯这个毛病,总体上来说还是因为经验的欠缺和对周围环境的考察不够细致。
年轻人在最初很少有跟朋友一起做过生意的,没有感受过跟朋友一起做生意可能面临的种种问题。
年轻人普遍没有成家,看重友情,过度将友情带入了生意之中,公私界线没有严格分明,出资出力不均,再加上后期也许脾气大,说话冲,如果再有生意不理想,友谊的小船就很容易倾覆。
我跟一些上了年纪的餐饮人聊天的时候,他们也多次提到了合伙要合资金、技术、营销、管理,而不是简单的合几个跷脚老板。
而年轻人合伙在餐饮行业上的模式,往往是将资金进行重合,而不是各种优势资源进行整合。
朋友们,要找人合资做餐饮的时候,一定要谨慎,财务制度一定要透明公开,免得最后跟朋友闹得不可开交,很是遗憾。
“哥,我在深圳打工的时候,猪肚鸡很火,我们经常去吃,我把它带回辽宁去发展,开一家店你觉得如何?生意会不会好?”
我让他好好去考察当地市场,而不是用在某个地方看到的火爆的餐饮品牌去盲目想象模仿回本地的效果。
我的老家县城开过黄焖鸡米饭、柴火鸡、黄记煌三汁焖锅等多个火爆全国的餐饮品牌,但是这几家餐馆没能在我们老家赢得市场的成功检验,铩羽而归。开元体育
“哥,现在的火锅那么多人吃一锅,筷子上的口水那么脏餐饮,而且环境普遍很差,我想打造一家小锅为主的环境优雅并伴有乐队演奏的火锅餐厅,我相信消费者会喜欢我的餐饮的,你觉得可行吗?”
他陷入了盲目自信和对市场的假想,把自己看到的局限的伪需求当作了市场的真实需求,我让他别那么着急,给他讲清楚了小锅火锅的利弊,他才有了清晰的认识餐饮。
各位才从学校离开的年轻朋友们,在考察餐饮市场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客观理性,切不可仅仅只从自己的需求出发去想象无边无际的市场。
餐饮行业的苦活脏活很多,不是一般的年轻人可以忍受的,之所以上面的跷脚老板很多,的确是由于一些年轻人的吃苦耐劳程度不够高。
当代社会的娱乐项目多,各种新鲜快感诱惑大,很多从事餐饮的年轻人沉迷其中。在夜场,见过太多年轻的餐饮创业者,将心思放在了玩乐中,并没有一心一意追求餐饮本行业的进步。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年轻餐饮老板不在少数,不用像上班一样朝九晚五了,可以睡懒觉了,可以晚睡了,可以自由了,没有员工管得了他了。
殊不知,餐饮业初期创业的时候,对于老板的时间自我管理要求那真是太严格了。
至今我还记得那个夏天,凌晨三点多来了夜场的营销经理们聚餐,陪他们吃喝,凌晨六点,天亮了,我才锁上了门面的卷帘门回家躺着。早上十一点,员工打电话来说中午有包席,我又去了。下午缺货,有些东西需要亲自采购,就骑着电动车去菜市场买。四五点钟就在餐厅里休息一阵,六点多就又开始忙了。
这段经历,不是特殊时态,是常态,尤其是对于餐饮初期创业者来说,一切都还没有步入正轨,都还没有模式化、程序化的时候,是必然的。
他月盈利五万元左右的背后,的确是超乎常人般的毅力和耐力,他有几个孩子要养,他说他没办法。
比起上一代的中年人,这代年轻人做餐饮的时候,普遍会使用众多的宣传工具进行推广,也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宣传方式,当宣传带来的给力效果显现的时候,容易本末倒置将精力放在营销上,而不是对于餐饮本质的探索。
如果年轻人要做餐饮,会营销、懂营销是好事儿,但是过分用力,适得其反,必然会损失其他的一些精力。
原本我让别人代替我采购,后来我自己去采购,在饭店销量大致相当的情况之下,我自己采购的成本降低了百分之二十以上。
上面说了,这里的年轻餐饮创业者普遍受过大专以上的教育,想法多,点子多,商业策划书写得666。
不止十个年轻餐饮老板向我展示过他眼前的店的前景,给我描绘了他项目的美好明天。
然而,他们的眼前能做好的事儿少之又少,就拿最简单的口味来说,也是不尽如人意。
餐饮终归是“老实人”从事的产业,花花边边的美好幻想很难赚大钱,如何做好眼前事儿,先赚钱,再谋求规划发展,比无限遐想要好很多。
很多人以为做餐饮的启动资金只需要前期的店铺转让费、租金、装修费用开元体育,员工宿舍,食材等基础资金。
初次餐饮创业者忘记了开业之后的各种资金使用,与其说忘记,倒不如说大多数餐饮创业者没有考虑过入不敷出的情况。
餐饮分为淡旺季,每个店的养店时间不一致,有的三个月,有的半年,有的长达一两年,怎么熬?
其实蛮遗憾的,我看到的一些欠债人本来就是在熬店,本来快熬成功了,结果资金链完全断裂,供货商不等他了,员工不等他了,他就死了。
如果在一开始他预想到了熬店的情况,那么就不会拿着十万的启动资金去做十万的餐饮生意了。
(也不是没有破釜沉舟成功的例子,也不是没有一炮而红不需要养店的餐饮品牌,只是不太多)
小林是一名大学毕业生,由于对火锅的痴迷,想要将重庆火锅发扬光大,一心想在大学毕业之后开一家火锅店。所以他大学期间一直在做兼职筹钱。毕业后,他贷款、借钱再加上自己的积蓄开了一家火锅店。员工们都是些餐饮行业的老手,小林对他们很是客气,也很照顾。小林没有经验,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为员工购买保险,在员工的主动要求下,小林每个月多发200块钱作为不签订劳动合同以及不购买保险的补贴,员工也从口头上达成了协议不予追究小林的行为。中途,小林的员工受伤了,他赔了一笔。由于选址失败加上控制成本不利,小林的火锅店要垮了。
这时候,有几个员工竟然撕破脸皮将小林的行为投诉至劳动监察大队以及劳动仲裁委员会,他们列举了小林种种违法劳动合同法的行为。调解无果,小林也拿不出那么多资金去解决问题,十个月之后,小林成了一名“老赖”。
该遵守的劳动合同法一定要遵守,该签订的合同更是要签,也许最开始会费点钱,会费点精力,但是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去做了吧,开元体育免得出了事儿后悔不已。
跟大家讨论的上述问题,中年人依然会犯,只是在缺乏经验以及相对浮躁的年轻人身上尤为明显,所以就写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在接下来的专栏写作中里,写一些年轻一代在餐饮行业创业成功的典型是一个方向,希望对某些朋友有一定的帮助,欢迎大家继续关注,谢谢各位。
有一个朋友很看好某个餐吧的模式,他问我可以做不。我问他手上有什么,他说有钱有兴趣,我说你可以去持续学习一段时再考虑,他说等不及了,如果现在不做,会被人盗走项目的构思。他不听劝,一头扎进里面,由于不了解行情,血本无归。
不是为了打击各位的积极性,有时候谨慎一些,慢一些是有好处的,商业社会的确是机会瞬息万变,但如果真的是好东西, 是不着急一分一秒,甚至是几个月的,比起着急入门,前期的基本功的扎实显得尤为重要。